第487章 义士

第487章 义士

载沣出来后,小德张也代表隆裕太后前来看望张之洞。

走到院中时,载沣正巧遇到李谕,他说道:“李院士,洋人是这么叫吧?”

李谕随口回答:“是的,摄政王。”

载沣说:“最近我也开始研究兵法,毕竟本王是陆海军大元帅。北洋的段祺瑞给我推荐了一套你在武备学堂整理的讲课书籍,说是关于陆军中很关键的什么弹道学、测绘学,于是本王读了读。”

李谕再次随口说:“摄政王锐意进取,可喜可贺。”

“不过嘛,”载沣说,“我感觉没啥难的。”

李谕故意捧杀:“摄政王聪明绝顶,自然觉得简单。”

载沣说:“我刚读到了关于炮弹命中率相关的内容,里面提到的密集覆盖、冗余攻击,让我颇为不解。”

李谕心想,你刚才不是还说简单吗,于是问道:“有何不解?”

载沣说:“不应该是不解,应该是书中有错误。”

他早该猜到有这一天,不知道临死时有没有想起李鸿章在日本马关时也经历过一次刺杀。

徐世昌说:“我已安排人去做,日本人怎么盘算的我早就知道,他们当初还想要试探我,悄悄钉立木桩,暗将我国之领土划入朝鲜界。我知道后,立刻让人全都拔了,重新记上华名里数,钉立标识。”

李谕有点怕他说漏嘴,得过去“送他一行”。

“哈尔滨,”李谕说,“去见一名俄国的地理学会探险家。”

李谕则继续乘车北上,在长春停车时,头山满上了车。

头山满此刻就像他的名字,“志得意满”,为自己坚持对俄强硬而取得的胜利自得不已,在日本国内的声望急剧攀升。日本的一些政界人物也不得不对这个近似于黑道老大的人敬上三分。

李谕得去看科兹洛夫最后一面,根本无心在这儿久留,于是说道:“已经很感谢。”

如果没猜错,刚才李谕踩到的,就是安重根,——刺杀伊藤博文的朝鲜人。

李谕竟然亲眼看到了这个历史事件,倒地的伊藤博文被团团围住,现场乱作一团。

李谕一头黑线,说道:“摄政王,概率不是这么算的。应该是通过非命中率计算。”

李谕心中一惊,断指同盟会?

不过表面上没有表现成任何情绪,回了自己房间。

被踩的人正用一个鸭舌帽盖着头坐在座位上仰面睡觉,这一脚让他顿时一惊,几乎从椅子上跳了起来。

李谕坐上火车时,遇到了同样趁车前往奉天(沈阳)的徐世昌。

话说他也没什么好骂的。

头山满说:“有当然有,不过今天没有带好酒。”

载沣说:“书中有个题目,一发炮弹的命中率如果是70%,那么三发炮弹的命中率是多少。按照常理,三发的命中率不就是210%?怎么还会打不中?”

李谕听着很无语,不过让他学明白概率论,想必比当初教光绪还要难,所以还是算了,他也不需要学会。

李谕说:“日本人这时候说不出什么,务必要让他们奸计不得逞。”

不过嘛,也没给徐世昌啥实权。

几天后,李谕突然收到一封电报,从哈尔滨发来,发报人是文物大盗科兹洛夫。

徐世昌在东北当总督的几年各方面做得很不错,有效遏制了日本人想要乘虚而入的想法。

霍尔瓦特对日本人没啥好感,而且当时李谕在哈尔滨的枪击事件也间接救了他。

但徐世昌这些早期北洋的高层能力确实比满清贵族强太多太多,如今东三省的新军已经大体练成,整体架构还是隶属北洋系。

霍尔瓦特把李谕从火车站带了出来:“李谕院士,恕我无法与你叙旧,本人还要处理火车站的事情。”

李谕挥了挥手:“下次注意。”

李谕皮笑肉不笑:“头山先生还有酒兴?”

被踩的人一只手刚才已经伸入怀中,看李谕是个中国人,才放松下来,四处看了看后,用日语对他说:“小心点。”

伊藤博文还装出一副和善谦恭的面孔,在每次演讲结束之前,必不忘对在场的朝、日官员说“我现在提议,请诸君随我三呼韩皇万岁”。

两年前,伊藤博文逼迫朝鲜国王高宗退位,并解散了朝鲜军队,让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日本殖民地。